随着体育科技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不断深入,2025年国内体育科学领域迎来多场高规格学术会议。这些会议不仅是科研成果展示的舞台,更是推动体育强国建设、探索行业趋势的重要平台。本文梳理了2025年值得关注的体育科学学术会议信息,涵盖会议主题、征文方向及投稿要点,助力科研工作者高效规划学术参与。
一、重点会议推荐
- 第十四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一级会议)时间与地点:2025年11月于武汉举办,由武汉体育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承办,预计规模达8000人138。主题: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引领与科技赋能。投稿亮点:征文涵盖23类学科、213个选题,包括体育社会科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等六大领域,尤其关注“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发展”“人工智能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等前沿方向38。接受论文报告、案例交流、墙报及书面交流四种形式,投稿截止日期为2025年5月26日,需通过官网提交中文稿件18。
- 2025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时间与地点:2025年10月22-24日在广州举办,由广州体育学院承办57。主题:科技赋能,智引未来:竞技体育科学的创新与突破。投稿热点:聚焦奥运备战科技、数智化训练、运动员心理研究等,特别征集“基于大数据的技战术分析”“可穿戴设备在训练中的应用”等跨学科研究7。投稿截止至2025年5月16日,仅接受未公开发表的原创论文,需通过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官网提交57。
- 全国体能训练科学大会(一般会议)时间与地点:2025年3月29-30日于广州举办,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4。特色:强调体能训练与健康中国的结合,接受中英文稿件,优秀论文可推荐至《体能科学》等期刊发表,并收录至中国知网4。
二、2025年体育科研热点领域
从上述会议征文方向可见,当前体育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包括: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如运动生物力学建模、可穿戴设备数据分析、训练负荷智能监控等。
- 体医融合与健康促进:运动处方、青少年脊柱健康、老年人体质干预等成为运动医学和体质健康领域的重点。
- 竞技体育科学化训练:三大球制胜规律、运动员心理调控、损伤预防与康复技术等方向备受关注。
- 体育社会治理:体育饭圈化治理、体育组织改革、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社科议题凸显政策导向。
三、投稿注意事项
- 格式与原创性:所有会议均要求论文未在其他平台发表,并通过“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查重(查重率≤20%)147。严格遵循字数与格式要求,例如第十四届科大会要求案例需包含背景、实施过程、社会效益及可复制经验18。
- 作者与证书规则:多数会议限制第一作者投稿数量(如2篇),证书仅显示前3名作者,超出部分以“等”标注18。需完成注册缴费并参与现场交流方可获得证书18。
- 投稿渠道: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官网(http://www.csss.cn)为一级会议主要入口,其他会议通过指定邮箱或系统提交147。
四、参会价值与未来展望
参与体育科学学术会议,不仅能展示个人研究成果,还可通过专题研讨、国际论坛等环节与行业顶尖专家对话。例如,第十四届科大将设立科技成果展示区,为校企合作提供契机13;竞技体育科报会则通过圆桌会议探讨洛杉矶奥运备战策略7。
未来,随着智慧体育、元宇宙等概念的渗透,学术会议或将进一步融合虚拟现实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提升全球学术资源共享效率。
结语
2025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聚焦科技创新与社会需求,为研究者提供了多维度的交流平台。建议科研工作者提前规划选题,严格把控投稿节点与格式,积极参与这一年度学术盛宴。更多动态可关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官网及承办高校官方通知178。
随着体育科技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不断深入,2025年国内体育科学领域迎来多场高规格学术会议。这些会议不仅是科研成果展示的舞台,更是推动体育强国建设、探索行业趋势的重要平台。本文梳理了2025年值得关注的体育科学学术会议信息,涵盖会议主题、征文方向及投稿要点,助力科研工作者高效规划学术参与。
一、重点会议推荐
- 第十四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一级会议)时间与地点:2025年11月于武汉举办,由武汉体育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承办,预计规模达8000人138。主题: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引领与科技赋能。投稿亮点:征文涵盖23类学科、213个选题,包括体育社会科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等六大领域,尤其关注“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发展”“人工智能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等前沿方向38。接受论文报告、案例交流、墙报及书面交流四种形式,投稿截止日期为2025年5月26日,需通过官网提交中文稿件18。
- 2025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时间与地点:2025年10月22-24日在广州举办,由广州体育学院承办57。主题:科技赋能,智引未来:竞技体育科学的创新与突破。投稿热点:聚焦奥运备战科技、数智化训练、运动员心理研究等,特别征集“基于大数据的技战术分析”“可穿戴设备在训练中的应用”等跨学科研究7。投稿截止至2025年5月16日,仅接受未公开发表的原创论文,需通过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官网提交57。
- 全国体能训练科学大会(一般会议)时间与地点:2025年3月29-30日于广州举办,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4。特色:强调体能训练与健康中国的结合,接受中英文稿件,优秀论文可推荐至《体能科学》等期刊发表,并收录至中国知网4。
二、2025年体育科研热点领域
从上述会议征文方向可见,当前体育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包括: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如运动生物力学建模、可穿戴设备数据分析、训练负荷智能监控等。
- 体医融合与健康促进:运动处方、青少年脊柱健康、老年人体质干预等成为运动医学和体质健康领域的重点。
- 竞技体育科学化训练:三大球制胜规律、运动员心理调控、损伤预防与康复技术等方向备受关注。
- 体育社会治理:体育饭圈化治理、体育组织改革、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社科议题凸显政策导向。
三、投稿注意事项
- 格式与原创性:所有会议均要求论文未在其他平台发表,并通过“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查重(查重率≤20%)147。严格遵循字数与格式要求,例如第十四届科大会要求案例需包含背景、实施过程、社会效益及可复制经验18。
- 作者与证书规则:多数会议限制第一作者投稿数量(如2篇),证书仅显示前3名作者,超出部分以“等”标注18。需完成注册缴费并参与现场交流方可获得证书18。
- 投稿渠道: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官网(http://www.csss.cn)为一级会议主要入口,其他会议通过指定邮箱或系统提交147。
四、参会价值与未来展望
参与体育科学学术会议,不仅能展示个人研究成果,还可通过专题研讨、国际论坛等环节与行业顶尖专家对话。例如,第十四届科大将设立科技成果展示区,为校企合作提供契机13;竞技体育科报会则通过圆桌会议探讨洛杉矶奥运备战策略7。
未来,随着智慧体育、元宇宙等概念的渗透,学术会议或将进一步融合虚拟现实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提升全球学术资源共享效率。
结语
2025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聚焦科技创新与社会需求,为研究者提供了多维度的交流平台。建议科研工作者提前规划选题,严格把控投稿节点与格式,积极参与这一年度学术盛宴。更多动态可关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官网及承办高校官方通知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