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燃烧学会(The Combustion Institute)公布了2024年度国际燃烧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入选名单,2024年全球共有19位学者当选,其中中国有两位学者名列其中,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吕兴才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田振玉教授。
国际燃烧学会成立于1954年,是国际燃烧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学术组织。国际燃烧学会会士是国际燃烧学会设立的终身荣誉,用于表彰全球范围内在燃烧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科学家。至2024年,全球共有279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其中中国大陆学者19位。
吕兴才
吕兴才教授,1992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学士学位,2002年获天津大学动力机械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动力机械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市内燃机学会理事长。
长期从事先进动力装置燃烧理论与技术、实际燃料燃烧反应动力学和燃烧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Combustion and Flam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40余篇,引用超过8600次。
201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5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先后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田振玉
田振玉,200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随后在法国CNRS从事博士后、德国洪堡学者、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课题组长,2013年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5年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面向发动机高效清洁低碳燃烧研究需求,田振玉长期致力于先进诊断仪器自主研发、空天/含氮/SAF燃料及其关键组分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微重力燃烧、催化燃烧与VOC脱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工信部“两机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德/中日/中巴国际合作、科技部“中法杰出青年科研人员交流计划”等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50余篇(含50余篇燃烧领域顶刊CNF/PCI),出版Springer出版社教材1本、英文专著2章,申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爱科会易仅用于学术交流。
近日,国际燃烧学会(The Combustion Institute)公布了2024年度国际燃烧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入选名单,2024年全球共有19位学者当选,其中中国有两位学者名列其中,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吕兴才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田振玉教授。
国际燃烧学会成立于1954年,是国际燃烧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学术组织。国际燃烧学会会士是国际燃烧学会设立的终身荣誉,用于表彰全球范围内在燃烧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科学家。至2024年,全球共有279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其中中国大陆学者19位。
吕兴才
吕兴才教授,1992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学士学位,2002年获天津大学动力机械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动力机械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市内燃机学会理事长。
长期从事先进动力装置燃烧理论与技术、实际燃料燃烧反应动力学和燃烧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Combustion and Flam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40余篇,引用超过8600次。
201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5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先后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田振玉
田振玉,200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随后在法国CNRS从事博士后、德国洪堡学者、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课题组长,2013年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5年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面向发动机高效清洁低碳燃烧研究需求,田振玉长期致力于先进诊断仪器自主研发、空天/含氮/SAF燃料及其关键组分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微重力燃烧、催化燃烧与VOC脱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工信部“两机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德/中日/中巴国际合作、科技部“中法杰出青年科研人员交流计划”等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50余篇(含50余篇燃烧领域顶刊CNF/PCI),出版Springer出版社教材1本、英文专著2章,申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爱科会易仅用于学术交流。
2025.03.28 - 2025.03.30 中国 武汉
2025.03.28 - 2025.03.31 中国 成都
2025.03.14 - 2025.03.16 中国 广州
2024.12.13 - 2024.12.15 马来西亚 吉隆坡
2025.03.28 - 2025.03.30
中国 武汉
投稿截止 2024.12.10
2025.03.28 - 2025.03.31
中国 成都
投稿截止 2024.12.10
2025.03.14 - 2025.03.16
中国 广州
投稿截止 2024.12.05
2024.12.13 - 2024.12.15
马来西亚 吉隆坡
投稿截止 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