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is required

直博生主动“博转硕”,是学业失败吗?

242
2023-11-27 13:37:50


近日,已有多所高校陆续出台了博士生分流制度的相关文件,其中“博士转硕士”备受关注。所谓“博士转硕士”,即直博生因为种种原因,选择转入硕士教育,最后拿硕士文凭。




据报道,记者采访了好几位“博转硕”的学生,原因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坐不住、课题做不出来,甚至可能无法毕业。说白了,他们转硕士的原因是因为个人的禀赋与心性不太适合博士研究,所以选择了“退出”。小张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读博一年后,他发现,“直博”到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并不是那么好走。自己无法完成导师分配的小课题,而导师对他的指导似乎也很难帮到他。

实际上,在此之前,不少学生遇到这种问题大多只能是延期毕业或退学。而如此一来,这不仅可能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且退学对于苦读多年的学生来说,也未免过于残酷。就此来看,转为硕士或干脆转战职场,对他们而言是“主动分流”,“博转硕”至少给了博士生能进能退的通道。





众所周知,作为最高学位,博士的光环无疑吸引着不少人。但同时,读博期间的残酷现实和一系列严峻挑战也常让不少人望而却步。据教育部《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共有8.23万人博士毕业,这一年博士生招生人数突破13万大关,在读博士人数达到55.61万的规模。与之相应,“错配”与“过剩”的问题也是屡见不鲜。一方面,不少并不适合读博的学生误入博士之路,入学后惊觉自己不是这块料;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博士生呈现“供过于求”态势,社会无法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诚如,“医学博士应聘校医”“博士生争当中小学教师”等等,此类新闻可谓不时见诸各路报端。进一步而言,如果没有试错和退出的机会,而是“一路走到黑”,那么不少学生可能错失良机,并因为职业错配而陷入发展困境。

针对上述问题,2020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畅通分流选择渠道,分流退出的博士研究生,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可授予硕士学位。随后不少学校开始探索博士分流的机制。据媒体梳理,目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陆续出台了博士生分流制度的相关文件。可以预计,未来这很有可能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不过,对于“博转硕”政策,还是应当澄清一些误区,即这绝非意味着现在博士“太多”,需要一些博士退出。

综上来看,一方面,一名学生不适合继续读博,不意味着不够优秀,而更多是因为“此路不通”,同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不相匹配。另一方面,面对社会需求的变动,高校应主动调整博士生培养计划,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为不想或不能完成博士学业的研究生提供退出渠道和分流机会。同时,适时加强宣传,要让社会相信,这种选择只是一位同学对求学生涯的重新规划,而不是“失败”。此外,社会也应为博转硕提供宽容和包容的健康氛围,不应以学位高低论英雄。不能因为博转硕而对求职者“低看一眼”,而应更加注重毕业生是否与心仪职业匹配。


来源: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北京青年报,爱科会易仅用于交流。  




近日,已有多所高校陆续出台了博士生分流制度的相关文件,其中“博士转硕士”备受关注。所谓“博士转硕士”,即直博生因为种种原因,选择转入硕士教育,最后拿硕士文凭。




据报道,记者采访了好几位“博转硕”的学生,原因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坐不住、课题做不出来,甚至可能无法毕业。说白了,他们转硕士的原因是因为个人的禀赋与心性不太适合博士研究,所以选择了“退出”。小张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读博一年后,他发现,“直博”到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并不是那么好走。自己无法完成导师分配的小课题,而导师对他的指导似乎也很难帮到他。

实际上,在此之前,不少学生遇到这种问题大多只能是延期毕业或退学。而如此一来,这不仅可能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且退学对于苦读多年的学生来说,也未免过于残酷。就此来看,转为硕士或干脆转战职场,对他们而言是“主动分流”,“博转硕”至少给了博士生能进能退的通道。





众所周知,作为最高学位,博士的光环无疑吸引着不少人。但同时,读博期间的残酷现实和一系列严峻挑战也常让不少人望而却步。据教育部《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共有8.23万人博士毕业,这一年博士生招生人数突破13万大关,在读博士人数达到55.61万的规模。与之相应,“错配”与“过剩”的问题也是屡见不鲜。一方面,不少并不适合读博的学生误入博士之路,入学后惊觉自己不是这块料;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博士生呈现“供过于求”态势,社会无法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诚如,“医学博士应聘校医”“博士生争当中小学教师”等等,此类新闻可谓不时见诸各路报端。进一步而言,如果没有试错和退出的机会,而是“一路走到黑”,那么不少学生可能错失良机,并因为职业错配而陷入发展困境。

针对上述问题,2020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畅通分流选择渠道,分流退出的博士研究生,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可授予硕士学位。随后不少学校开始探索博士分流的机制。据媒体梳理,目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陆续出台了博士生分流制度的相关文件。可以预计,未来这很有可能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不过,对于“博转硕”政策,还是应当澄清一些误区,即这绝非意味着现在博士“太多”,需要一些博士退出。

综上来看,一方面,一名学生不适合继续读博,不意味着不够优秀,而更多是因为“此路不通”,同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不相匹配。另一方面,面对社会需求的变动,高校应主动调整博士生培养计划,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为不想或不能完成博士学业的研究生提供退出渠道和分流机会。同时,适时加强宣传,要让社会相信,这种选择只是一位同学对求学生涯的重新规划,而不是“失败”。此外,社会也应为博转硕提供宽容和包容的健康氛围,不应以学位高低论英雄。不能因为博转硕而对求职者“低看一眼”,而应更加注重毕业生是否与心仪职业匹配。


来源: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北京青年报,爱科会易仅用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