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低空经济相关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
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6所高校已正式提交申请,拟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这一全新本科专业。
根据各校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申请表,该专业所属学科门类均为工学,专业类为交叉工程类,申请的几所高校均计划将该专业的修业年限设定为四年,学生毕业后将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这6所都是全国著名的工科类高校,全部是985或者211等全国重点高校。
而且据分析,各所高校研究领域或者培养方向等各方面可能还会有所差异:
西北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侧重于军事低空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侧重于民营低空无人机和直升机等领域;
北京邮电大学侧重于低空飞行器方面的通信和智能识别等方面的人才培养;
北京理工大学应该侧重于军用无人机的低空武器领域的研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是集大成者,培养低空领域全方位人才。
同时,就在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低空经济发展司是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等的职能司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低空活动是指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延伸到不超过3000米的空域范围内,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涵盖载人、载货及其他相关活动。这不仅包含飞行器的研发制造、运用服务等直接相关领域,还涉及综合保障、空域管理等多个方面。
低空技术是支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而迅速发展的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和交叉性特色的学科,除了整合低空民用航空器设计、制造、适航等领域技术之外,同时涵盖了低空通信与识别、导航与定位、气象与空管、起降场等领域,汇聚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多学科的相关研究。
低空产业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2021年“低空产业”这一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近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并成为国内除新能源汽车之外的又一产业发展机遇和窗口,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和新兴赛道。
犹如互联网,“低空产业+”带来的产业发展空间将无穷大,根据中国民航局预估,到2025年低空产业市场规模将到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然而低空产业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基础设施(包括传统基建和相关研发、生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配套)不完善,协同管理不到位,安全监管待提升等诸多问题。加快培育一批服务于“低空经济”的急需紧缺的工程师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了当下的重中之重。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作为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应运而生。
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低空经济相关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
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6所高校已正式提交申请,拟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这一全新本科专业。
根据各校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申请表,该专业所属学科门类均为工学,专业类为交叉工程类,申请的几所高校均计划将该专业的修业年限设定为四年,学生毕业后将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这6所都是全国著名的工科类高校,全部是985或者211等全国重点高校。
而且据分析,各所高校研究领域或者培养方向等各方面可能还会有所差异:
西北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侧重于军事低空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侧重于民营低空无人机和直升机等领域;
北京邮电大学侧重于低空飞行器方面的通信和智能识别等方面的人才培养;
北京理工大学应该侧重于军用无人机的低空武器领域的研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是集大成者,培养低空领域全方位人才。
同时,就在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低空经济发展司是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等的职能司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低空活动是指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延伸到不超过3000米的空域范围内,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涵盖载人、载货及其他相关活动。这不仅包含飞行器的研发制造、运用服务等直接相关领域,还涉及综合保障、空域管理等多个方面。
低空技术是支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而迅速发展的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和交叉性特色的学科,除了整合低空民用航空器设计、制造、适航等领域技术之外,同时涵盖了低空通信与识别、导航与定位、气象与空管、起降场等领域,汇聚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多学科的相关研究。
低空产业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2021年“低空产业”这一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近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并成为国内除新能源汽车之外的又一产业发展机遇和窗口,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和新兴赛道。
犹如互联网,“低空产业+”带来的产业发展空间将无穷大,根据中国民航局预估,到2025年低空产业市场规模将到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然而低空产业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基础设施(包括传统基建和相关研发、生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配套)不完善,协同管理不到位,安全监管待提升等诸多问题。加快培育一批服务于“低空经济”的急需紧缺的工程师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了当下的重中之重。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作为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应运而生。
2025.05.16 - 2025.05.18 中国 杭州
2025.05.23 - 2025.05.25 中国 海口
2025.05.23 - 2025.05.25 中国 武汉
2025.03.28 - 2025.03.31 中国 成都
2025.05.16 - 2025.05.18
中国 杭州
投稿截止 2025.03.10
2025.05.23 - 2025.05.25
中国 海口
投稿截止 2025.03.10
2025.05.23 - 2025.05.25
中国 武汉
投稿截止 2025.03.15
2025.03.28 - 2025.03.31
中国 成都
投稿截止 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