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塞尔·格罗斯曼奖(MarcelGrossmannAward)被视为物理学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7月1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简称“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荣获第十七届马塞尔·格罗斯曼奖(MarcelGrossmannAward)个人奖项,以表彰其带领团队利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探索动态宇宙所取得的多项创造性成果,包括对星际磁场的精确测量,并推动快速射电暴研究领域进入大样本统计研究时代。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
李菂是首位凭借在中国国内取得的学术成果摘得马塞尔·格罗斯曼奖的科学家。
该奖项将在马塞尔·格罗斯曼会议期间、意大利当地时间2024年7月9日进行颁奖。
每位获奖者都将获赠由艺术家 A. Pierelli 制作的 TEST (Traction of Events in Space-Time,时空中的牵引事件)雕塑银铸件。
马塞尔·格罗斯曼奖由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ICRA)设立,每3年颁发一次,以嘉奖在相对论理论及实验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杰出学者。
此前荣获这一殊荣的华人科学家包括杨振宁(2015年)、李政道(2015年)、丘成桐(2018年)等人。
霍金、钱德拉塞卡(Chandrasekhar)等诺贝尔奖得主也曾获得这一奖项。
荣获第十七届马塞尔·格罗斯曼奖个人奖项的还有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克里斯托弗·弗赖尔(ChristopherFryer),以表彰他在推进了我们对超新星对超新星、伽马射线暴以及连接它们的双星演化的理解方面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荣获该奖项机构奖(InstitutionalAward)的是CHIME/FRB团队,被授予加拿大天体物理学家、维多利亚·卡斯皮(VictoriaKaspi)教授,以表彰该团队对大量快速射电暴进行的创新性探测和综合分析,从而大大增加了包括重复源在内的快速射电暴的统计数字,增进了我们对其起源的了解,并将其应用于绘制宇宙结构和组成图。
公开资料显示,李菂,男,1972年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星际介质演化及恒星形成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FAST首席科学家。
他1995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2月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天文系,获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分别在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做天文学者、在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加州理工学院做研究员。
李菂带领团队发现了FAST第一颗新脉冲星、第一例新快速射电暴、主导发表FAST第一篇谱线探测论文、第一篇FAST新发现脉冲星系统计时论文等。利用FAST获取世界最大的快速射电暴脉冲样本,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FAST是探测暗弱中性氢源的利器。”李菂说。通过FAST,研究人员测量了L1544分子云包层的磁场强度。研究人员发现,与标准模型的预测结果不同,星际介质从恒星外围的冷中性气体到原恒星核,具有基本一致、连贯性的磁场结构。“由此,我们将恒星形成的时间从上千万年减少到百万年。”李菂说。
快速射电暴(FRB)是无线电波段宇宙最明亮的爆发现象。FRB121102是人类所知的第一个重复快速射电暴。李菂带领团队使用“中国天眼”FAST成功捕捉到FRB121102的极端活动期。
来源:澎湃新闻,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学术分享
马塞尔·格罗斯曼奖(MarcelGrossmannAward)被视为物理学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7月1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简称“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荣获第十七届马塞尔·格罗斯曼奖(MarcelGrossmannAward)个人奖项,以表彰其带领团队利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探索动态宇宙所取得的多项创造性成果,包括对星际磁场的精确测量,并推动快速射电暴研究领域进入大样本统计研究时代。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
李菂是首位凭借在中国国内取得的学术成果摘得马塞尔·格罗斯曼奖的科学家。
该奖项将在马塞尔·格罗斯曼会议期间、意大利当地时间2024年7月9日进行颁奖。
每位获奖者都将获赠由艺术家 A. Pierelli 制作的 TEST (Traction of Events in Space-Time,时空中的牵引事件)雕塑银铸件。
马塞尔·格罗斯曼奖由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ICRA)设立,每3年颁发一次,以嘉奖在相对论理论及实验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杰出学者。
此前荣获这一殊荣的华人科学家包括杨振宁(2015年)、李政道(2015年)、丘成桐(2018年)等人。
霍金、钱德拉塞卡(Chandrasekhar)等诺贝尔奖得主也曾获得这一奖项。
荣获第十七届马塞尔·格罗斯曼奖个人奖项的还有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克里斯托弗·弗赖尔(ChristopherFryer),以表彰他在推进了我们对超新星对超新星、伽马射线暴以及连接它们的双星演化的理解方面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荣获该奖项机构奖(InstitutionalAward)的是CHIME/FRB团队,被授予加拿大天体物理学家、维多利亚·卡斯皮(VictoriaKaspi)教授,以表彰该团队对大量快速射电暴进行的创新性探测和综合分析,从而大大增加了包括重复源在内的快速射电暴的统计数字,增进了我们对其起源的了解,并将其应用于绘制宇宙结构和组成图。
公开资料显示,李菂,男,1972年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星际介质演化及恒星形成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FAST首席科学家。
他1995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2月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天文系,获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分别在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做天文学者、在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加州理工学院做研究员。
李菂带领团队发现了FAST第一颗新脉冲星、第一例新快速射电暴、主导发表FAST第一篇谱线探测论文、第一篇FAST新发现脉冲星系统计时论文等。利用FAST获取世界最大的快速射电暴脉冲样本,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FAST是探测暗弱中性氢源的利器。”李菂说。通过FAST,研究人员测量了L1544分子云包层的磁场强度。研究人员发现,与标准模型的预测结果不同,星际介质从恒星外围的冷中性气体到原恒星核,具有基本一致、连贯性的磁场结构。“由此,我们将恒星形成的时间从上千万年减少到百万年。”李菂说。
快速射电暴(FRB)是无线电波段宇宙最明亮的爆发现象。FRB121102是人类所知的第一个重复快速射电暴。李菂带领团队使用“中国天眼”FAST成功捕捉到FRB121102的极端活动期。
来源:澎湃新闻,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学术分享
2025.03.28 - 2025.03.30 中国 武汉
2025.03.28 - 2025.03.31 中国 成都
2025.03.14 - 2025.03.16 中国 广州
2024.12.13 - 2024.12.15 马来西亚 吉隆坡
2025.03.28 - 2025.03.30
中国 武汉
投稿截止 2024.12.10
2025.03.28 - 2025.03.31
中国 成都
投稿截止 2024.12.10
2025.03.14 - 2025.03.16
中国 广州
投稿截止 2024.12.05
2024.12.13 - 2024.12.15
马来西亚 吉隆坡
投稿截止 2024.11.05